導讀:近幾年,智能家居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強勁的生命力。有報道顯示,2014年,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(guī)模為520億美元,到2017年有望達到近千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20%左右。
隨著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突飛猛進,智能家居在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前瞻產業(yè)研究院日前發(fā)布的《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(yè)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(guī)劃報告》數據顯示,2016年,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(guī)模達605.7億元,同比增長率50.15%。預計未來幾年內智能家居將迎來爆發(fā),到2018年,智能家居市場規(guī)模將達1396億元。在2020年前,中國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。盡管前景向好,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一時難解,破題關鍵在于回歸用戶本質,深耕產品、技術研發(fā)和服務。
智能家居遭遇外熱內冷尷尬
近幾年,智能家居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強勁的生命力。有報道顯示,2014年,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(guī)模為520億美元,到2017年有望達到近千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為20%左右。然而,智能家居在國內市場屢屢碰壁,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境地。
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公布的數據顯示,2016年,美國以97.125億美元成為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容量最大的國家,中國則為5.2億美元,位列第四;從智能家居普及率的增長情況來看,美國以5.8%位居第一,而這一數據在中國僅為0.1%,差距之大令人震驚。盡管全球范圍內,智能家居場景仍屬于孵化階段,未被廣泛應用,但相較于國內而言,智能家居在部分發(fā)達國家更受歡迎,是不爭事實。
造成智能家居“外熱內冷”的原因,一方面由于目前智能家居生態(tài)體系尚未完全建立,場景碎片化、兼容差和操作復雜等硬傷仍未完全解決,消費者難以深切體會到智能家居的智慧與便捷,對智能家居的“高冷”印象有待改觀;另一方面,智能家居領域缺乏配套法規(guī)和統一標準,行業(yè)內魚龍混雜,產品良莠不齊,消費者普遍體驗不佳,口碑難以提升,自然難以帶動消費者的買單之舉。此外,產品價格和消費習慣也是阻礙智能家居普及的主要因素。據速途研究院調查結果顯示,選擇以上二者的受訪者占比分別超過50%和30%。
多方角力智能家居國內市場
盡管如此,國內智能家居市場仍被十分看好,這從相關廠商的擁抱態(tài)度和金融機構的投資熱情中都能略窺一二。首先,我國整體經濟形勢穩(wěn)中有進,中產階級崛起,消費不斷升級;其次,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,制造業(yè)與互聯網融合發(fā)展逐步深入,這兩大因素使得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具備了迅速爆發(fā)的潛力。
BAT牽頭在前,小米、魅族緊隨其后,海爾、美的、格力、康捷登KJD等家電大咖相繼入局,以及從2013年開始一直專注于做研發(fā) ,這倆年獲神秘投資人持續(xù)性投資5000萬的初創(chuàng)品牌Tijio、天喬智能家居品牌,廣電、電信、移動等運營商也意欲分粥。上個月,國內實力房企融創(chuàng)150.41億投資樂視成為熱議話題,有觀點指或為其智能家居戰(zhàn)略鋪路。本月,百度全資收購智能家居控制和硬件初創(chuàng)公司渡鴉科技,進一步謀局人工智能商業(yè)化。市場總體呈現既專攻又互補、既競爭又合作的混戰(zhàn)格局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完善,移動終端與家居設備的互聯更加緊密,而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,不僅提升了家居智能化程度,也讓產品更加迎合用戶實際需求。國內已具備較好的智能家居發(fā)展條件,將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使用智能家居,而智能家居也將為用戶生活帶來質上的改變。